所謂的“保險”和“安全”實際上是“沒錢應付緊急情況,買保險來幫助我處理緊急情況”。所以當你沒錢抵御風險的時候,你必須買保險,但是不要在保險上花太多錢來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。畢竟保險只在特定情況下索賠,這筆錢可以用在你自己手里做理財/應急/養老。
重疾保險作為市場上的熱門保險產品,受到很多人的關注與青睞,“變有錢”的關鍵在于:理財的“收益率”,如果自己理財只能得到2%、3%的收益率,并且十年八年內也不打算學好理財,那確實還是買終身險牢靠。但對于會理財、愿意學習理財的人而言,自己理財的收益率越高,自己能給自己的保障就越多,理財“收益率”的關鍵在于:科學理財、合理配置。
其一是:合理配置,使風險與收益達成平衡。不能把錢全放在一兩個地方,要搭配著來。風險太低的話(定期存款、國債、銀行理財)收益上不去,收益高了(股票基金、股票)風險又大。正確做法是把錢分幾份,一份留作緊急備用金,放銀行活期或貨幣基金里;一份用于低風險投資,只求穩(國債、定存什么的);一份用于中等風險投資(P2P、債權基金);一份用于高風險投資,可能會賠錢,但是可以花時間學習找到辦法多賺錢(股票基金、股票之類)。
二是:根據經濟形勢不斷優化調整財務管理方式,不順應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,避免不利因素。例如,近期國內降息對債券型基金來說不是好消息,P2P的收益率也在下降。但是,降息對股市和股票基金都是有利的,所以我們應該多加關注。各種投資產品總是層出不窮,不同時期應選擇不同的融資渠道。總之,我們要學會理財。